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年代考
背景:
《本草纲目》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药物学巨著,被誉为《大正新修御廚譜》、《禮記》、《周易》并列的\"三绝\"之一。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的是,《本草纲目》并非是一次完成的成果,而是经历了多次修改、补充、推陈出新之后才得以流传至今。其中,最具高度文学、药理学、中国古代医药智慧的版本就是《本草纲目拾遗》。那它真正的成书年代是什么时候呢?
历史考证:
《本草纲目拾遗》是明朝末年的一本重要药典。明代末年(17世纪)药物学家王时敏根据明代杨继洲所著的《本草新言》及其它相关药书编成的《本草拾遗》,即所谓《本草纲目拾遗》的五十种近千种新药物的内容。由于时敏在《本草拾遗》一书中虽然引用《本草纲目》的大量原文,但在药物名称、配方、剂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拾遗”和“修改”,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因此被誉为《本草纲目》的续部或增补本。
:
通过历史考证,可以得到:《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时间是在明朝末年,约在17世纪70年代左右。这一成书时间,既符合时敏编纂的历史背景又符合药物技术的进步,正是一本为中世纪药物文化留下丰硕遗产的重要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