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常用成语
一、以逸待劳
东汉末年,曹操进攻荆州,刘备被迫撤退到白衣渡。曹操已经占领了荆州,他的重心转移到了南阳。曹将军打算攻打新野,而刘备知道后,派出了赵云远征,假扮成了一个普通人,以免曹操过多防备,最终有效的俘获了曹操的某些军队,刘备便因此得以夺回荆州。
“以逸待劳”成语也就在这时得以产生,是说在较强的一方疲惫不堪、情绪低落的时候,能趁虚而入,占得先机。
二、义无反顾
黄巾军在东汉末年在华北地区大规上起义,被尔后的历史学家称为 “黄巾之乱”,而有一名家住冀州的义士叫做张颌,当曹操把手伸到他家的时候,他拿起了宝剑,誓死保卫家园,后来张颌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壮烈牺牲。
张颌为家乡拼尽了全力,行事果决,豁达,毫不犹豫。这种奋不顾身、不考虑借口的精神,被ISTORY书家儒们称为“义无反顾”。
三、欲擒故纵
东汉时期,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力量悬殊,魏国曹操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着名卡“欲擒故纵”取得了诸侯的胜利。
那年,曹操攻打董卓所在的邺城,董卓被追得手足无措,过了解耐性后,曹操便决定下“欲擒故纵”的狡猾态度,逐渐调整进攻策略,采取佯攻,待董卓放松了警惕后,曹操就反复利用,最终“欲擒故纵”,将董卓扑灭。
“欲擒故纵”一词成为了一种有预谋的战略,是特指在行动中给对方留下余地,从而达到制胜的目的。
结语
在古代中国,战争是件再常见不过的事。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激动人心、令人热血沸腾的时期,形形色色、充满传奇色彩的成语从此传世,不断激励着人们豪迈的行为举动。今天这些成语不仅流传至今,而且与时俱进,成为了各行各业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活跃的用语,更是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