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为独特的北方民族大学待解谜题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北方民族大学这所学校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但是在这一时期里,人们对它的本质认识和归属问题却一直存在不小的争议。究竟是一所全国性的二本大学,还是一所区域性的本科高等院校呢?项目设置又是如何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一一分析,帮助大家解开北方民族大学这道谜题。
一、学校历史、地位及发展轨迹
学校历史:北方民族大学是一所全面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民族院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本科高校之一。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分校,该校先后经历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分院、齐齐哈尔师范学院、黑龙江师范学院、黑龙江民族师范学院等名称的变化,历经63年发展,于2013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软件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学校不仅开设了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W业项目,也将前沿科技与文化艺术并重,使学校的发展迈向更具内涵的阶段。
地位及发展轨迹:北方民族大学是我国全面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民族院校之一, 同时也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之一。在学科领域上,学校建有“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特色学科6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8个、教育部重点学科培育项目1项、黑龙江省特色高水平学科2项;开设的185个本、硕、博研究生专业涵盖了经、管、理、文、工、教育、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
二、教育质量及课程设置
教育质量:北方民族大学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教师队伍现有1100名左右专任教师,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比例分布合理,其中认定为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系统青年骨干教师、黑龙江省博士后人才计划等的教师达到了30%。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计算机类比赛省优秀组织奖” 等多项殊荣。在2018年,学校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估中被评定为“优秀”。
课程设置:学校的教学课程设置也是广泛的,以“师生生命长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开设了多门通识课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还开设有“W业”实践创新计划,让学生们在课堂和实践中锻炼综合素质,从而改善其在就业市场上面对职业需求的竞争情况。在专业课方面,学校本科专业涵盖文、教、理、法、工、管、医、艺等八大门类,涵盖了大多数学科领域并有一些领跑国际的特色专业。
三、学生群体、发展前景及影响力
学生群体:北方民族大学的学生人数以及学生群体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学校共有本科生15465人、硕士研究生1195人、博士研究生220人。同时,学生群体的文化背景也十分多元化,除了汉族学生之外,还有53个民族学生和224个境外留学生。这样的多元化带来的是学生群体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将更加深远和广泛。
发展前景及影响力:随着中国主义的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北方民族大学将依托具备全国影响的民族文化和较高水平的民族孔子学院,加快民族人才培养、民族群团工作、民族制度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建设,推动北方民族大学高层次的民族人才与本民族、全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总的来讲,北方民族大学目前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模上,都已经明显的跨越了高校的二本门槛。同时看其科研、教学品质和学校认可度都远高于很多一本大学。但是,尽管学校目前的高水平学科和研究生培养等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但对于其二本学校的定位问题,却依然是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