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前辈说“你这个年轻人要尊重老人”,亦或是父母对孩子说“你要懂得谦卑”。究竟什么是前倨后恭呢?前者是指对上级或长辈敬重,对于下级或晚辈要予以帮助和关心;后者则是指谦让、虚心,在人际交往中尽可能避免冲突,不与人争斗。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前倨后恭的精神也应令我们在工作、学习中更加注重。
尊崇
“尊崇”是一个广义的词语,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意义。在文学、哲学方面,它可以表示对于道德和人格上的崇高追求。在历史母题活动中,它又可以体现出对先辈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的敬意。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尊崇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尊严。我们对年长者尊重,对年幼者关爱,依然是因为人性尊严这一根本原则。而尊崇这一情感,是应该在所有的个人生活、社会集体生活中体现的精神。身为社会成员,应时刻注意自己言行,尽可能避免言辞过于激烈或举动反常,为自己和他人赢得尊重。
谦卑
谦卑是一种修养精神,提倡虚心谦虚的互相配合,以达到利益共融、和谐共处。一直以来,不谦卑、狂妄自大的个人或团体,都难以长久持续地融入社会。这也因为在现代社会,成功的渠道会多种多样,成功机会也会被更多人分享。如果没有一种基于谦卑、宽容、内心知足等深层次因素的动力,别人的成功只会引起我们的愤怒、嫉妒和反感。所以,自我调适时,培养一种谦卑的心态,是我们必须要去学到的一点。
前倨后恭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重视前倨后恭的意义,在交际中显得更加礼貌、文雅;在工作中,又能更好地保持沟通、鼓励。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支持与帮助,我们也需要从这一点上去理解前倨后恭的精神。对于下级,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学习与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对于长辈或上级,我们需要向他们汇报工作发展情况,有助于巩固双方的信任与沟通。
在总体的价值观念的制订中,着墨重于“前倨后恭”这一价值观念,可以起到不可磨灭的正面效应,这也是现代社会常常强调的“以人为本”意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尊崇和谦卑的体悟和理解,体现出一种人性尊严的修养精神,去追求美好、幸福人生的终极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