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弦构成
《退后》并没有采用一般的流行音乐所常见的3和弦的安排方式,而是采用了较为复杂的7和弦组合,这个改变不仅使歌曲在旋律走向上变得独树一帜,同时也让整首歌曲显得更加曲折丰富。前奏中所采用的C Em7/B Am7 D7 G7,这五个和弦的组合相对来说较为平缓安稳,揭开了整首歌曲的序幕,为整首歌打下了良好的基调。在副歌的部分升级为F(maj7)和G(maj7)两个和弦,增添了曲目的情感和表现力。由于这样的和弦设置和相应的和声变化,为整个曲目增色不少。
二、节奏组合
整首歌目节奏感强硬,其鼓点、低音轮廓等因素相互配合,造成了一种中性的反应。由于整首曲子的速度较为宽松,弱音(长音)与强音(短音)的对比更加强烈,并不断变换,从而增强了整首歌曲的旋律线索,达到了视听上的刺激效果。在中间部分的吉他演奏中,出现了一种加强低音和弦、主音和弦搭配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听众的共鸣。从前奏柔和的C到副歌节奏上升的F和G,一步步引发听众的情感体验和节奏响应。
三、声音效果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人声就是最好的乐器”,所以在歌曲的演唱方面,周杰伦在各方面的表现也更加突显。整首歌曲中加入口气、气息、各种音调等,通过人声去传达出感情,进而传到听众的心理以及感官之中。另外在和声方面,周杰伦通过自己的多次尝试和不断的改进,以和声杂度相应地增高,使得“退后”无论是声韵、流畅度、和谐度上都具备很高的水准。
总结来说,《退后》的伴奏除了前奏的五个和弦较为简单外,剩下的就是一种复杂而且丰富的音乐语言组合了。每个音符不仅直接地到达人们的耳朵,同时也会抵达听众的感觉,进而引起身体的动作以及情感的反应。可能正是因此,周杰伦的《退后》才能一直保持着不输的强大魅力,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