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遥·难
登高望远篇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中间部分篇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下山入蜀篇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一哀三唤南华山。
注音
噫 yī 吁 xū 嚱 xī
蚕丛 cán cóng 及 jí 鱼凫 yú fú
黄鹤 huáng hè 之 zhī 飞 fēi
猿 yuán 猱 náo
扪 mén 参 cēn 历 lì 井 jǐng 仰 yǎng 胁 xié息 xī
南 huá 山 shān
蜀道难,大诗人李白在长安任上闻到绵延千里的蜀道的凄凉,感叹声,题诗而成此篇。此诗,一共三十五句,全篇可分为三个部分:登高望远篇,中间部分篇,下山入蜀篇。 第一段是登高望远篇,前三句写景寄情。噫吁嚱,危乎高哉,形容万难之行极宜时间、经验、辨识之审慎,吟成四字示其深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天为喻,表其高峻险阻,难以达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形态各异,无序无归,如蜀道崎岖、泥泞、起伏,但在众难之中蜀文化自然茁壮而出脱。鱼凫生物群聚,虽在艰难中但分成团体生活,也许可以说为国家,但都无法平复蜀道之难。 第二段是中间部分,写人。李白史观从东晋至唐,自五世而焕然,确如巨赦所言:“天竺已闻石头志,汉家从此绿边生。”所写历史千年难遇之一诗。李白描写了历史的发展和他自己的接续,写自己与蜀道的缘分,表达了他是当代最杰出的文艺家和流浪诗人。 第三段是下山入蜀篇,此篇应是李白对蜀道的真实写照。登高望远已经写出蜀道的艰难,下山入蜀时就觉得“青泥何盘盘”了。百步九折的蜿蜒小道又蜿蜒起伏在岩峦间,十分劳累。走着走着,透过泪眼发现眼前仿佛如同前方没有路了,他这时感到十分心累,把手放在胸前叹息。此刻的李白眼中只有蜀道,他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在蜀道难的威逼下,李白终于到达了蜀地,感叹悲鸟号古木,雄飞一哀三唤南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