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第一段:齐桓晋文之事原文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了齐桓公和晋文公之间的一件重要事件:
昭公二十八年,齐桓公、晋文公、卫文公会于濮。齐人欲谋成之,制栞于下。公以语叔向也。
齐人曰:“欲因之以衅。”曹伯曰:“父兄之仇,宜如天伦。”齐人曰:“无乃轻乎?”曹伯曰:“如归邪?”于是齐人御归车。曹伯侽之,曰:“齐侯诚欲因重吕、御孟孙以以晋,诸侯将曰嘻!彼吕、孙之友也!”
齐人曰:“必不去命。”齐人退,至于燕。公将艰,召叔向以告之。叔向辞曰:“圣人可以失言而不失行。”公曰:“寡人闻之,言之不如见之,见之不如頳之,頳之不如莫之。”叔向对曰:“子见其蒐聚之于群氓也,而不见其大达于王事也。臣窃以为不可以存也。”公曰:“寡人闻之,民敬父兄,而亲则害,国有大事,子若不早为计焉,则不及也。”
第二段:齐桓晋文之事翻译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的这段故事记录了齐桓公和晋文公之间的重要事件:
昭公二十八年,齐桓公、晋文公和卫文公在濮会面。齐国人计划借此机会对晋国下手,计划已经制定出来,并且告诉了叔向。
齐国人说:“我们打算趁机挑起冲突。”曹伯说:“父兄之间的仇恨应该像天伦一样。”齐国人说:“你难道不觉得太轻率了吗?”曹伯说:“是否打算回去?”于是齐国人驾着车准备回去。曹伯拦住他们,说:“如果齐侯真的打算借重吕、嫪孙之力来打晋国,其他诸侯会怎么看待呢?他们会说啊!那姓吕的和姓孙的真是好朋友啊!”
齐国人说:“我们一定会执行此计划。”齐国人离开后,到了燕国。晋文公感到困惑,召唤叔向来咨询。叔向辞别说:“圣人可以说错话,但不能失去行动。”晋文公说:“我听说,说话不如亲眼所见,亲眼所见不如亲身经历,亲身经历不如身临其境。”叔向回答说:“你看到他在百姓中有很多支持者,但没有看到他在国家大事上有所作为。我私下觉得这样的人不能存留。”晋文公说:“我听说,人们尊敬父兄,而亲近则害,国家有重大事件,如果你不尽早为此制定计划,就来不及了。”
第三段:总结
这段故事是《左传》中记载的历史事件之一,讲述了齐桓公和晋文公之间的一次会面,以及其中的权谋和政治手段。故事中展示了齐桓公的机智和智谋,也展示了叔向对于政治事务的深思熟虑和机智应对。这段故事给我们提供了思考政治、处理外交关系和权谋之道的范例。
根据原文及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历史事件对于当时的齐国和晋国来说十分具有重要性。这段故事体现了人们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与勇气,同时也使我们反思权谋和政治手段的使用是否符合道德和伦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