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评三杰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功业却存在于朝代更替和历史发展中,为后世人铭刻留恋。汉高祖刘邦也深知此道理,自以为文化尚不精于汉武,故好意选拔难得贤士,特尝试寻求自己的三个得力人材:韩信、彭越、萧何,而对此三人所写的评价也不同。
韩信
“天下无人,可与谋也。” 韩信身世贫寒,无门无路,夜郎谷之战后机缘巧合,成为不可多得的军事名将。韩信以其独具匡扶之心,诡异之谋,猛将之勇,提拔平邑,横扫群雄,斩楚灭魏,夺栗鼠之战成为邑宰。高祖晚年因担心太子刘盈的柔弱,欲将所有权力交予得力人材,于是让韩信辅助太子摄政,但韩信在帮助太子礼遇外交等方面表现欠佳,高祖也就把韩信撤了摄政的职务。
彭越
“彭将军义不取,德不就,我不能用也。” 彭越和韩信不同,他出身富裕,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优秀的文学才华和高尚的帝国观和民族情怀。由于曾在蕲春之战中众志成城,食之品行节操得到高祖和百姓的认可和赞誉,让他成为朝中重要人物之一。但是,由于彭越楚人,出身土著,内心始终没能完全接受自己被汉人边缘化,因此在高祖期待他加强汉朝对非汉人的统治时,彭越却拒绝了,表现出臣子不应有的理直气壮,并且宣布回归家族,在朝中犹如一头落水的野兽,在微仁等人的追杀下,最终被缉捕处死。
萧何
“公平合大同,使万民休息者也。” 萧何于名臣无疑,在功绩上也屡屡有所斩获。其人聪慧而贤达,他主持实现了郡县制度,首创“三公九卿”制度,确立了汉朝主要的政治制度和体制等,历史学者普遍认可他主持制定的法律和政策对中国政治制度长期的稳定和平衡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谋略与功绩至今在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法律学界和政府运作中的管理学派和曹操改革派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高祖对于三杰的评价各有不同,对于今天的人们,要懂得科学的解读历史,不能随便打一个标签评价,以免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