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门山·三首(附拼音)
天门山(tiān mén shān)
天门山,汉江之阻,楚汉相间之地。其名源于古人于此观星望天之门,又因其雄峻绵延,与天接近如门,故名天门山。今论天门山,着眼其现状,或许只能窥见其肆意崛起而意气风发;然而于诗词中,人们形容天门山之神韵青碧双峰如屏,风光荡漾腾涌如江。而苏轼更赞叹其“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山色鬼斧神工,水光天色,相映成趣”,乃可知其真正奇绝之处。
山中(shān zhōng)
天门山高大雄伟,含蓄灵动。盘旋于其中,沿途山雨落月,林涛鸟语,令人恍如梦境。而登山者于山中,亦有所感悟。在苏轼所作“山中”一诗中,他描述了自己于山间所感:其间曾闻“深念我何往,此行投路谁同,弱柳摇条翠雨,斜照叶垂红日,倍觉今日无穷,不忍羁离同。”其言深刻,意境深远。
登顶(dēng dǐng)
登临天门,乃是天上灵境,凡人尘世中所不能及。壮观奇丽,视野开阔。然而,登顶不易,需要付出艰辛的登山过程。此刻,站在山顶,俯瞰楚汉的大地,铁马金戈的遗迹,如今都已红尘中消逝,而天门山的壮丽却是永久的。于是,白居易偕友人游山所作的《望天门山》中,亦如等到匆匆流年后,楚汉之争早已是过往烟云,而山峦依旧屹立在那里,令人心弦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