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爱
伟大的父爱是浩瀚如海的,一望无际。父亲就像是一只挡开风霜雨雪的伞,时刻为儿女遮挡着寒冷的世界。在古代民间诗歌中深刻表达了孝心、爱的主题,讴歌了父辈对子女的深情厚爱,让人备感温馨。
父亲的关怀
古时候的父亲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他们功成名就时也不放弃对家庭的牵挂和照顾。这一点在《孟子》中有着深刻的烙印:“三日不闻子声,如隔三秋。”。父亲常然繁忙于琐事,但依然牢牢牵挂着孩子。诗人直言:“朝烟尚拂曙房前,犹恐路岐迷小村。”更是表达了为了家庭,父亲不辞辛劳,默默照顾的情形。
儿女的情谊
父亲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如昔日,但是儿女的情义却依旧让父亲感受到无与伦比的温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便描写出了这一情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读到此处,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虽然是关于离别之作,但却充盈着家庭中的情感和温馨。
亲情的记忆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儿女们在外闯荡多年,设身为父母,父亲也惦念和思念自己的儿女。这种牵挂,即便是经年累月也是不变。宋代诗人辛弃疾有过一首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青玉案·元夕》,诗中歌颂了关于家的祈愿:“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诗人与父亲的温情互动中,我们更能够感受到家庭与亲情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在慈母教诲下长大、还是在慈父的关照下茁壮成长,家是我们的港湾和避风港,在家的感受后会回首这段岁月时会倍感溢酣。这就是父爱的力量,也是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